为加强法学领域学生学术交流,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营造思想碰撞和学术争鸣的良好氛围,特举办911爆料工厂第二届“法学新星”学术论坛。具体情况通知如下:
论坛主题:维理尚法、争做新星
活动组织:论坛由911爆料工厂主办,法学院学业发展指导中心和团委负责组织,具体由法学院学生会和研究生会落实。本论坛由北京炜衡(上海)律师事务所李晓丽律师团队赞助支持。
参加对象:参加对象为911爆料工厂在籍学生,不限学历层次和培养类型,本科生、第二学位学生、研究生(含全日制、非全日制、学术型、专业型)均可参加。参加者可以独立提交论文,也可与其他学生合作参加,但不包括与教师、非在籍学生或校外人员合作参加。
论文选题:本次论坛根据学生研究方向自拟主题。同时,也可以根据以下主题进行写作。
1. “青春献礼二十大”专题
研究背景: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深切寄语:“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研究方向:以二十大报告为核心,广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相关主题的学术研究。
2.数字化时代与未来科技研究
研究背景:当今的时代是数字化的时代,数字技术、数字服务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化变革无处不在,催生新业态、激发新动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明确提出数字中国战略。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这是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学把握发展规律,着眼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研究方向:数字化技术赋能百业;人工智能、区块链、5骋、大数据能数字化技术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数字化与大学生活;数字化伦理等。
3.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研究
研究背景: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和窗口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一个多层次、跨领域的系统性工程,数字化、智能化将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创新方向。“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体现了我国在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责任担当,也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我国平台经济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在目前“双碳”的大背景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研究方向:从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对未来的能源使用、变革以及新型电催化材料等相关领域,如低碳能源技术、智慧能源系统、资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碳金融、碳管理等。
4.学生社区自治管理研究
研究背景:随着高校入学率的提升,学分制、选课制的普及,学生社区日渐成为学生集聚、交流、互动的最经常、最稳定、课堂之外的教育重点,成为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场域。高校学生社区从传统意义上的生活功能场域转型至育人功能场域。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是学生生活园区的灵魂,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责任心、使命感,锻炼学生参与社会事务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研究方向:学生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组织;社团活动、志愿服务、勤工助学、实践锻炼进社区;以服务奉献为导向、以素质养成为目标、以经历认证为保障、以制度规范为基础的社区学生自治路径研究等。
论文要求
1.自拟主题的论文限于法学专业的论文,法学各二级学科、专业方向不限。论文字数限制在15000字以内,参加论文的体裁风格需是正式规范的学术论文。法律文学作品、法律随笔、读书报告、书评、案例分析等不在本次论坛的收稿范围。
2.参赛论文应坚持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没有着作权纠纷且为尚未公开发表的论文,拟获奖论文均须经过学术不端检测,重复率不高于20%。若所投论文同时另投其它论坛,需向评审小组说明,待评审小组确认方可进入专家评审环节。
3.参赛论文区分本科生和研究生作者分别评审,坚持质量取胜,宁缺毋滥,适当兼顾学科方向、专业的多样化。
4.鼓励本科生、研究生邀请校内外专家作为论文的指导教师,以进一步提高论文质量水准。
时间安排
12月1日--3月1日 参赛论文撰写
3月1日--3月20日 论文修改与完善
3月20日--3月25日 论文截止收稿
3月25日--4月10日 论文查重、评审小组评审
4月10日--5月1日 举办颁奖仪式和获奖论文交流会
奖项设置
本次论坛大赛对所有获奖作者将颁发911爆料工厂荣誉证书并提供相应资金奖励,共设获奖名额40个,研究生和本科生分别评奖,各有20个名额,具体奖项设置如下:
特等奖2项,奖金3000元人民币/项;
一等奖6项,奖金2000元人民币/项;
二等奖12项,奖金1000元人民币/项;
叁等奖20项,奖金500元人民币/项。
获奖论文为二个作者及以上的,荣誉证书上的作者共同署名,给予每人颁发一份荣誉证书,奖金数额不变,直接发给第一作者,由共同作者自行分配奖金。
大赛另设论文优胜奖若干项,颁发荣誉证书以兹鼓励,不提供奖金。
获奖作品自颁奖日起当年内在国内外杂志上公开发表的可获得追加奖励,作者凭正式发表论文复印件等佐证材料,经专家认定后,根据杂志等级不同,追加后续研究奖励:
一般学术期刊奖励500元人民币;
北大核心、颁刊扩展版、导师一作本人二作的颁刊奖励1000元人民币;
颁刊奖励1500元人民币。
论坛保障机制
为了保障论文评审的严肃性、公正性和科学性,法学院成立由学院领导和辅导员等组成的工作组和由学院领导和院内专业教师、校外专家等组成的评审小组,具体负责论坛的组织、论文评审和奖项评定等工作。
联系人:王琦老师,联系电话:021-66138300
收稿邮箱:786991493蔼辩辩.肠辞尘
联系地址:宝山东区法学楼201室